前一些時候,我們整理了所有仲景先師在傷寒雜病論中的脈象和方證之間的關係。
雖然只是把書中所見的整理出來,
本意是為在學習經方過程中對脈證合參時的一個方便。
這樣也受到不少師友的鼓勵和嘉許,
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也有同學建議不妨就仲景先師的傷寒金匱中的所有症狀做個整理,
這樣脈證合參就有更清楚的筆記了。
小弟覺得這個建議固然有理,
但是要完成恐怕不是個人學力可及。
而症狀不像脈象,只要找出各脈就可以了。
必須一一列出來分類。
所以也一直不敢動手。
但近日在臨床上遇到不少類證的分別的問題,
覺得如果能把傷寒論中各個症狀與方劑的關係以及各症狀在不同方劑中的差別找出來細讀,
那會是很好的學習。
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先作出來,
而分享出來自然有各地高手出來指正和討論,
這更是一件學習上的好事。
於是小弟就開始來做這項工作吧!
我們的方法是: 先列舉出傷寒金匱中的所有症狀,再把有相關的方劑找出來,另外把該方劑有關的組成、用法、原文都列出。
這樣在比較各方劑上會很方便。
比方說一個「下利」,我們有把以下敘述「利/下利/自利/下利不止」的方劑找出來就有:
桂枝湯
調胃承氣湯
四逆湯
葛根湯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方
小青龍湯
真武湯
大柴胡湯
十棗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桂枝人參湯
黃芩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豬苓湯
吳茱萸湯/茱萸湯
桃花湯
豬膚湯
白通湯
四逆散
麻黃升麻湯
白頭翁湯
四逆加人參湯
理中丸
甘遂半夏湯
小半夏湯
紫參湯
訶梨勒散
溫經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但分別如何呢?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全部方劑的組成、用法、原文都列出,這會是一個學習上的方便。這也是這個整理的目地。
目前會整理的症狀有:
1 惡寒
2 惡風
3 發熱
4 潮熱
5 往來寒熱
6 手足湒然汗出(大便已鞭)
7 頭汗出
8 黃汗
9 自汗/汗出
10 汗出而不渴
11 無汗
12 欲作剛痙
13 頭痛
14 頭眩/目眩
15 冒 /郁冒
16 心下悸
17 悸而煩
18 虛勞裡急之悸
19 心動悸
20 脈結悸
21 臍下悸
22 氣滯胸滿/胸中窒
23 胸中痛/欲蹈胸上
24 喘而胸滿/胸中氣塞短氣
25 胸滿脅痛/胸脅苦滿/胸脅支滿/脅下滿/胸脅滿/脅下有水氣/胸脅逆滿/胸滿脹/
26 脅下鞭滿/脅下滿
27 脅下及心痛
28 胸滿煩驚
29 脅下痛/脅下偏痛/脅痛裡急
30 胸中痞鞭/邪結在胸/支飲胸滿
31 胸滿口噤
32 嘔而胸滿
33 胸中氣塞短氣
34 胸滿脅下逆搶心
35 胸背痛
36 腹連心胸大寒痛
37 內寒腹痛
38 寒飲咳滿
39 心中心下滿痛堅硬
40 心下滿微痛
41 心下逆滿/心中結痛/心下滿/心下滿痛/心下痛/心下續堅滿/心下硬/心下堅
42 心下滿不痛
43 心下痞硬滿
44 心下滿而煩
45 心下堅大如盤
46 心痛吐涎
47 心痛徹背
48 心懸痛
49 心胸及腹大寒痛
50 腹滿/腹脹滿/腹脹/腹大滿
51 腹滿而喘
52 腹痛/腹中痛/腹中急痛/腹卒中痛/腹中痛/腹刺痛/腹中血氣刺痛/腹絞痛
53 腹微滿
54 腹滿時痛
55 腹滿大痛/腹滿痛
56 腹痛而嘔/腹痛欲嘔/噫
57 腹中寒氣,
58 腰腹冷重
59 腹如腫狀
60 腹腫痞
61 腹痛煩滿
62 少腹滿/少腹滿痛
63 少腹急結/少腹裡急
64 少腹硬滿/少腹硬
65 少腹堅痛
66 少腹弦急
67 少腹拘急/少腹不仁
68 少腹腫痞
69 不能食/不能飲食
70 默默不欲飲食/不欲食/不欲飲食/不食/食穀欲嘔/得食而嘔
71 消榖善飢/能食(消化亢進)
72 小便難/小便不利/不尿/不得溺
73 小便反少/小便少
74 小便利/小便自利
75 小便微難
76 小便清
77 遺尿
78 小便複利/小便反利/小便反多
79 小便不利而赤
80 小便自可(正常)/小便自調
81 小便數/頻尿
82 小便色不變
83 大便硬/大便堅/大便已硬/燥屎/屎硬/不大便/大便閉/便閉/大便難
84 大便硬黑
85 利 /下利/自利/下利不止
86 下利清穀
87 微利
88 下利清水
89 熱利
90 便膿血/下利便膿血
91 先血後便
92 先便後血
93 衄 /衄血/
94 衄後表證仍在
95 唾膿血
96 吐血不止/吐血
97 惡露不盡
98 半產漏下/漏下不止
99 妊娠下血
100 渴不能食
101 大煩渴不解
102 渴 /口燥渴/口欲飲水/渴不差/大渴欲飲水數升/停飲而渴
103 消渴
104 汗後煩渴
105 不咳不渴
106 汗出不渴
107 支飲冒而嘔,渴反止
108 小便微難而不渴
109 乾嘔
110 吐逆/吐/嘔/嘔不止
111 吐涎沫
112 心下溫溫欲吐
113 水入則吐
114 噦
115 食穀欲嘔/食入口即吐
116 嘔家
117 似嘔不嘔,似噦不噦
118 吐膿血
119 先渴後嘔
120 欲嘔吐
121 反吐而渴/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
122 煩 /心煩
123 煩躁
124 煩熱
125 微煩
126 煩驚
127 心中懊
128 譫語/獨語不休
129 驚
130 狂
131 發黃
132 萎黃
133 黃腫
134 黃家
135 黃疸
136 厥 /冷
137 手足厥冷/手足逆冷/手足寒/手足厥痺/四逆
138 蛔厥
139 汗出而厥
140 厥而皮水
141 瘀血/蓄血/血證/症瘕/內有乾血
142 下血
143 咽乾/口燥
144 口苦
145 唇燥
146 咽痛/咽中傷/喉嚨痛
147 心下硬/心下滿而硬痛/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
148 心下痞/心下痞硬/氣結在胸/胸滿/心中痞氣/氣滯於心下
149 心下但滿而不痛
150 氣上衝胸/氣從少腹上衝胸/臍下悸動
151 咳 /咳嗽/咳而上氣
152 喘
153 短氣
154 身疼痛/身痛如被杖/一身盡痛
155 骨節疼痛
156 四肢痠痛/諸肢節疼痛
157 腰痛/腰背強痛/腰髖弛痛
158 不得眠
159 不得臥/臥不著席
160 臥起不安
經方學子的一點苦工,請大家多多指教!
(by 阿旺)
感謝
看到大家在努力耕耘,實現倪師「宣揚經方中醫成為未來醫學主流」的願望將指日可待!加油 加油!
真是功德无量啊
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