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20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
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
也,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 (一法與桂枝湯)
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
令至大洩下。
[s] (209)陽明病,潮熱、大便微?者,可與大承氣湯 不?者
,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
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後
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s] (212)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
,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濇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
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s] (215)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
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s] (217)汗(汗一作臥)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
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下之
愈,宜大承氣湯。
[s] (220)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汗出、大
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s] (238)陽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滿,初頭?,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s] (240)病人煩熱,汗出則解 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
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 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
枝湯。
[s] (241)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
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s]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一
作息)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s] (251)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
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 至六日,與
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但初頭?,後必溏,
未定成?,攻之必溏 須小便利,屎定?,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s] (252)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
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s] (253)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s] (254)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s] (255)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s] (256)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 負者
,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
湯。
[s] (320)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
氣湯。
[s] (321)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
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s] (322)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
氣湯。
[j] [2.13] 痙為病(一本痙字上有剛字),胸滿口噤,臥不著
席,腳攣急,必齒介齒,可與大承氣湯。
[j] [10.27]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j] [10.68]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
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j] [10.69] 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j] [10.70] 下利不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j] [17.85]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去欲止,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j] [17.86]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j] [17.87]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
,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大承氣湯方(見痙病中)。
[j] [21.5]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
主之。(方見痙中)產後腹中疼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並治腹中寒疝虛
勞不足。
[j] [21.15]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
。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
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方見痙病中) |
讀者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