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寒雜病論中,仲景先師多以強調脈證並治做為各篇篇名,
比方說在傷寒論中多以如「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或金匱要略中以如「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這一類的方式強調脈診的重要。
仲景先師有大量的脈診的內容在指導著後世的學習。
縱然後世有各種脈學的發展,
卻不能否定傷寒論在脈診上的教導和貢獻。
在此想把一些就傷寒金匱中原文出現脈象說明部分的整理和大家分享,
只是「述而不作」的一些工作而已。
其中更同時把所對應之方劑及相關的原文及方劑的組成使用說明也列出。
希望能夠一目了然!
野人獻曝一下,希望多少給大家在查考脈症的過程中有些方便。
也請各位經方前輩能夠不吝指正錯誤!
但願小弟在一步步的學習中也能掌握經方脈學之一二。
想就幾個大的類別分別整理:
浮脈類
- 脈_浮
- 脈_浮緊
- 脈_浮緩
- 脈_浮數
- 脈_浮弱
- 脈_浮細
- 脈_浮滑
- 脈_浮遲
- 脈_浮虛
- 脈_浮澀
- 脈_浮虛而澀
- 脈_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
- 脈_陽浮陰弱
- 脈_關上浮
- 脈_續浮
- 脈_浮大
沈脈類
- 脈_沉
- 脈_沉緊
- 脈_沉遲
- 脈_沉微
- 脈_沉結
- 脈_沉滑
- 脈_沉弦
- 脈_沉小
- 脈_寸沉尺下部脈不至
- 脈_寸沉尺微
- 脈_寸口沉遲關上小緊數
遲脈類
- 脈_遲
- 脈_遲浮弱
- 脈_遲而滑
- 脈_遲緊
數脈類
- 脈_數
- 脈_滑而數
- 脈_數而滑
虛脈類
- 脈_極虛芤遲,芤動微緊
- 脈_浮虛
- 脈_浮虛而澀
實脈類
- 脈_實
- 脈_微實
細脈類
- 脈_細
- 脈_細欲絕
微脈類
- 脈_微
- 脈_微弱
- 脈_微而沉
- 脈_寸脈微浮
- 脈_陰微
- 脈_微欲絕
- 脈_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
- 脈_極虛芤遲,芤動微緊
- 脈_寸沉尺微
弱脈類
- 脈_弱
- 脈_微弱
- 脈_平脈陰脈小弱
弦脈類
- 脈_弦
- 脈_弦遲
- 脈_弦而緊
- 脈_上下行微弦
- 脈_寸口弦大
緊脈類
- 脈_緊
- 脈_乍緊
- 脈_緊弦
- 脈_浮緊
- 脈_沉緊
- 脈_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
- 脈_極虛芤遲,芤動微緊
- 脈_寸口沉遲關上小緊數
- 脈_弦而緊
緩脈類
- 脈_浮緩
- 脈_寸緩關浮尺弱
滑脈類
- 脈_滑
- 脈_滑疾
- 脈_滑數
- 脈_少陰脈滑而數
- 脈_反滑
結代類
- 脈_結代
- 脈_結
平脈類
- 脈_三部脈皆平
- 脈_平脈陰脈小弱
- 脈_如平脈
其他類
- 脈_洪大
- 促脈
- 脈_陽澀陰弦
- 無脈
- 伏脈
【體例說明】
- 部份的脈象是綜合不同類別的脈象(如「脈浮緊」),此整理將一一列出免前後翻後查找之不便。
- 在整理中出現的號碼是筆者整理傷寒論中各診斷點的總號,並無特殊義意,可略去不管。
- 所列之原文並不限於有該脈象的一段。是希望能提供整體說明,故亦有可能兩三個脈象都會列出同一方劑者。
- 原文列出中前有[s]表示出至傷寒論,有[j]的文字表示出至金匱要略。
- 在完成全部整理後會作全合集於一檔之pdf 檔,以供列印使用之便。
(by 阿旺)
了不起的工作。
可助經方學子學脈診。
謝囉!
哇~真是讓人佩服
看到大家這麼認真
在下真是汗顏啊
謝謝老人家及阿霖的鼓勵。末學常想,如果自己連傷寒雜病論的脈學都掌握不來,其它就更不用說了。希望能在不斷地臨床經驗中向上提昇。沒有這些整理,末學還看不到自己的缺失在那裡呢!
阿霖,大家一起來努力精進吧!
我也要感謝柱子兄在最近這段時間給我的鼓勵和啟發。
請教一下,有些地方沒有特別指明寸關尺,那所謂的脈浮,緊….是指哪一部
仲景脈法取的部位有三,一曰寸口脈,一曰趺陽脈,一曰少陰脈。前者為難經獨取寸口之意,可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中者,取脾胃為後天水穀之氣,以候胃氣,難經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後者,取腎為先天之根本,難經所謂:「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枝葉將槁枯。根本將自生。」
論中若言「脈」,統言為寸口脈部。仲聖的平脈法,就是最平凡的診脈法。使用如下,脈分浮中沉三部,又分陰陽二位,也就是寸尺二位。把脈時食中二指,置於寸尺,所謂候陰陽,二指施力至中部,所謂應於人,脈應緩而和,則為無病之常人。若在浮部則得脈,則稱脈浮,沉部得脈,則曰脈沉。若尺寸有不同者,則條文中言寸及尺。故凡言寸口脈者,是總括寸關尺三部而言。至於浮沉滑濇弦緊,都是脈病,故條中言,脈有殘賊是此六脈也。供您參考。
凡讀傷寒論,言脈必精平脈法,若以後世脈法來言,只怕掛羊頭賣狗肉,畫虎不成而類犬也。請讀論者思之。
感謝s9250813前輩的分享!
阿旺師兄,精彩精彩。真是佩服如此的精讀傷寒論,小弟受益匪淺。
多謝多謝
大明